锐观察|“蛋仔派对”遭遇家长质疑:披着Q萌外衣 对孩子进行“围猎”!派对手机「锐观察|“蛋仔派对”遭遇家长质疑:披着Q萌外衣 对孩子进行“围猎”!」
video
今年以来,我们接到全国各地多名家长投诉,未成年孩子在一款名为“蛋仔派对”的游戏中大量充值,而当家长要求退款时,却面临重重困难,几经周折,有的仍然一分钱都没有拿回。
【游戏受到部分学生追捧 低龄儿童轻松充值过万元】
江苏家长戴先生说:“应用商店里下载的‘蛋仔派对’充值了一万九千多元。”
上海家长吴女士说:“小孩在暑假期间,七八九三个月光充值就充了一万多元钱。是充到华为游戏中心,打开一看是小孩玩的‘蛋仔派对’。”
河南家长李女士说:“孩子现在7岁,他玩的是‘蛋仔派对’,用我手机玩的,总共充值11654元。”
记者通过投诉家长了解到,目前在网上,因为孩子在“蛋仔派对”充值要求的家长组成了投诉群。总金额超百万元。据了解,“蛋仔派对”是一款玩家以“蛋仔”形象进行闯关的游戏,由网易研发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“蛋仔派对”最高日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。这其中,由于“蛋仔派对”游戏游戏设计玩法偏简单,社交和时装系统丰富,在未成年儿童中非常流行。
南京儿童说:“我看别人玩,所以我也下了一个。”
另一位儿童表示,弟弟在看游戏视频时下载了游戏,弟弟说很好玩,自己就玩了一会;还有一位儿童告诉记者,他们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玩。
【未成年人注册可绕开实名制 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】
家长们表示,孩子注册“蛋仔派对”游戏时,通常游戏会直接调用手机后台实名信息,而这个实名信息是家长的,因此,孩子就能以手机用户的信息直接登录游戏,从而绕开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。同样,充值也是如此。
河南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,游戏登录没有注册,就是用的“一键登录”。
为了验证家长的说法,记者找来一名10岁的孩子小明,让她使用两部手机进行测试。两部手机都是第一次下载“蛋仔派对”游戏,从来没有注册登录过游戏。在使用A款手机第一次打开“蛋仔派对”游戏时,手机界面显示“您的账号已完成实名认证,可用于登录游戏”,随后弹窗申请获取相关信息。在孩子点击允许后,就以机主成年人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,没有其他诸如密码或人脸识别等验证过程。在使用B款手机第一次打开“蛋仔派对”游戏时,手机界面显示“游戏需联网、访问手机识别符、读取本机号码”等申请,点击同意后,直接以机主成年人身份进入了游戏,同样没有人脸识别或密码等操作。
记者在和小明交流中得知,注册游戏时孩子并没有注册任何身份信息,直接就可以玩,孩子也并不知道自己在用谁的账号玩。
【退款遭遇多重“障碍” 网易客服:责任在手机厂商】
家长们表示,当他们发现孩子大量充值之后,就要求网易退款,但过程并不容易。首先面临的就是踢皮球的问题,网易会把责任推到各个渠道商,也就是运营平台,让家长自行去联系。
客服:“游戏给到各渠道商,相关运营流程也是以渠道为准。”
网易客服表示,从手机应用商店第三方渠道下载的,是游戏公司授权给其他运营公司的,称之为“渠道服”。因此,从不同手机品牌应用商店下载的游戏,应找不同的手机厂商申请退款。厂商会要求提交支付信息、未成年人玩游戏的照片、身份信息、监护人信息等资料,尤其是让家长们难受的是,可以被轻松绕开的实名认证,成了家长难的第一道门槛。
上海家长吴女士说:“这个退款金额我一直不认可,华为游戏中心一直口口声声说小孩用的是家长的实名认证。”
支付需要密码,如何证明是孩子在使用,就成了家长难的第二道门槛。
江苏家长戴先生说:“客服说所有的操作都要输入密码的,所以他以这个理由不给退。他奶奶带他去超市买东西,孩子全部都知道了,输入密码的时候他就看到了。”
北京市兰台(南京)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峰说:“因为游戏厂商会要求家长举证手机是孩子使用的,孩子在充值玩游戏的过程中通常会避开家长,所以家长取证非常困难,这就造成了家长难的现象。”
据家长们透露,即便公司同意退款,家长还必须跟网易合作的厂商签署一份“承诺函”,承诺不再就此事主张退款、纠缠,撤回向媒体、司法、行政等平台进行的投诉、诉讼和举报,如果不同意,就无法最终拿到钱。
【“一键登录”如何封堵漏洞 厂商应承担社会责任】
按照国家规定,未满8岁的孩子不能游戏充值;8岁到16岁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不能超过50元,每月累计不得超过200元;16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不得超过100元,每月累计不得超过400元。只有以成年人身份充值,没有金额限制,才会造成数千上万元的金额。律师认为,“蛋仔派对”直接调用手机后台信息进行一键登录,使得未成人可以大额充值,就是在打“擦边球”。
李峰说:“从国家对实名认证的规定条文来看,真正的实名认证应当是在运行游戏的时候,直接采集游戏运行人的身份信息以及面部信息。现在这种采用调取手机后台使用者信息的方式,本质上是规避了该规定。”
今年10月24日,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》正式颁布,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。《条例》明确,网游服务提供者必须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,验证未成年人的真实身份信息。专家表示,手机和游戏厂商不应放任明显而且普遍存在的安全漏洞存在,必须设计新的防范机制。
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表示:“这种账号的直接关联虽然会给用户带来便利性,实际上会带来很多的问题。游戏在注册的时候,最好的方式还是在注册游戏的时候进行实名认证,这个成本其实对厂商来讲增加的并不多。还有在支付环节也可以采用人脸识别的方式,防止小孩子冒用家长账号密码进行支付。”
【正午锐评:放任漏洞有“围猎”幼龄儿童嫌疑 厂商应立即提高防范门槛】
孩子拿父母的账号充值,一方面家长的确存在自身看管不严的情况,但另一方面,“蛋仔派对”游戏中借助的一键登录的游戏,让游戏对未成年人中起码应有的门槛都没有了,这难免导致部分孩子会通过家长实名注册的手机来登录,从而引发游戏沉迷或者超额充值等现象。
随着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》的颁布和即将实施,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决心,那就是:网游服务提供者必须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,验证未成年人的真实身份信息!我们希望网易能在利益和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,通过游戏实名登录、人脸识别等方式提高防范门槛!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,加大对违规平台的查处力度,保护好我们的孩子!
(江苏广电总台·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/元国璋 王教群 编辑/刘璐)
安宁版权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